>
>
>
抱子怀胎圆绮梦 清风朗月造天华 ——访湘天华经济学博士汪良忠

抱子怀胎圆绮梦 清风朗月造天华 ——访湘天华经济学博士汪良忠

浏览量

作者:李承瑞

 

季节把冷暖转换成了色彩,落叶却把缤纷演绎成平静,人间最美四月天,正是莺飞草长的灿烂季节。我有幸拜访了湘天华董事长经济学博士汪良忠先生,63岁的他精神矍铄,步履稳健,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流。我一进到宽大的董事长办公室里,只见汪董诗兴大发,正在泼墨挥毫:

一片油茶一个村,新芽旧翠话阳春。

蛮童已作他乡客,故土思愁种树根。

好诗!我失态地忘情鼓掌欢呼。汪董笔走蛇游一气呵成,搁笔,笑意盈盈地抬头打招呼,我们的采访对话自“诗”始,以“诗”结……

 

兰亭茶韵复燃新  毕昂盈轩楮翰陈

汪博士1956年3月出生于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——湖南新化。出身农家,自小家境贫寒的他也禀承着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贫穷与家乡故土情怀,当然还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奋斗韧劲。

1978年,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,他考入了吉首大学。在那个大学录取率奇低的年代,农村能走出一个大学生,是家族里无上荣光的事。这是他的幸运。然而,这并不是他的理想,他希望在北大数学系、清华核物理系、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专业学习。理由近乎残酷而又不容辩驳:体检不过关。最终,地处湘西大山深处的吉首大学“收留”了他。“我是光着脚丫走进吉首大学的。”几乎是在同一时期,一直患病在身的父亲日渐严重,原本拮据的日子一步一步迈向深渊。

“家里几乎可以变卖的家产都变卖完了,身上一分钱都没有,因为给父亲治病,欠下了一大堆债。”汪董似乎回到了那个悲痛的时代,语气嘶哑。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下,他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。40年过去了,他对当初入学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。“当时已经是11月份了,我打着赤脚去吉首大学报到。老师赶紧找了一双鞋子给我穿上,并给我准备了席子、脸盆等生活用品。”这些温暖的举动让他记忆犹新,感动不已。

学校原本可以以身体不合格为由将其学籍退回,然而他们非但没有这样做,还想办法搞到了两斤白糖,用以配合他的身体康复治疗。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,白糖是特供物品。学校对他的关照,他对母校的爱,从那时起便深深根植心间,刻骨铭心。

然而,汪良忠身上的担子并没有因上了大学而丝毫减轻,相反,他的责任更大了。有几项支出是刚性的:家里没有了劳力,每个月补贴10元;舅舅家没有子嗣,一个月接济5元;再加上自己的日常开销,往往学校里的生活补助刚发下来,就已花掉了大半。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,他依然酷爱读书,每个月都要从国家补贴的21.5元生活费中,节衣缩食5元钱去买书。就这样,汪良忠熬过了三年艰难的大学时光。

毕业后,汪良忠像众多象牙塔学子一样,被“分配”回老家一所中学,当上了老师,端上了令人艳羡的“铁饭碗”。此时的中国,改革犹如一股强大气流,从农村吹向城市,从沿海拂向内陆,神州大地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财富传奇,致富故事。汪良忠从小习武长大,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敢拼敢闯、永不服输的血性,一颗不安现状的心开始躁动。

很快他便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:辞职深造,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禀赋聪明的汪良忠,大学期间就已经自学完成了硕士、博士课程,几乎没耗费太大精力,他顺利拿到了经济学硕士文凭。

1992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在报社工作的一个学弟约稿,请正在读博士的汪良忠评论一下当天的股市。这则短短的股评因为敏锐的洞察,独到的见解,流畅的文笔,让他一稿成名。毕业后,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工作。彼时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大繁荣,股票改变了许多中国人的命运,这个行业的较高收入还让他还清了祖宗三代的债务,并在证券行业崭露头角。

“直到1997年,家里欠下的债务才彻底还清,我自己也不清楚,到底欠了多少,其中一笔债务由当初的5元利滚至6000元。即使是在读硕士、博士期间,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一直跟在我身边。”他的悲伤似乎回到了那个暗无天日的时刻……

 

半生瑰逸犹怀世 一席肴馐独念民

懂得感恩的人,是天下最富有的人。汪良忠虽不是天下最富有的,但是最懂得知恩图报。

他先后就读于吉首大学、西安交大、上海财经大学,并于1995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国泰证券发行部副经理、广发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。2007年他又发起成立了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湘天华)。现在的他,身兼数职:广东将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湖南天华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湖北玄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。

吉首大学学习期间,汪良忠就是学校里有名的“问题大王”。他经常会向老师求教各类问题,这其中,李泽南和刘勋备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最大,“他们二人对人生百态的理解,差不多影响了我大半辈子。”既出于感恩,也因为怀念,2007年,事业有成的汪良忠正式设立了“南勋感恩奖学金”。奖学金名字的由来,就是取自于李泽南和刘勋备两位老师的名字。起初,该奖学金主要奖励吉首大学数学统计学院的20名学生,奖金共计10万元。2016年开始,奖励范围扩展至全校,名额为60人,奖金数额也升到了30万元。2018年汪良忠更是出资1000万元成立“南勋感恩奖学金基金”,让每年奖学金的受益范围更广、人数更多。

十多年来,他前前后后十几次亲临母校为小学弟、小学妹们颁奖,累计已有300余名学生享受到了这笔奖学金。“在与社会共同进步的同时,我们要学会感恩。”谈及设立奖学金的初衷,汪良忠认为,培养人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。

从小在农村长大,目睹了农民劳作的艰辛,谋生不易,他心里也一直在盘算:能为他们做点什么?致富不忘初心,投资实业回报桑梓。直到一起事故的发生,让汪良忠彻底下定了决心。

有一次回新化老家,听一位村里领居讲起,自家儿子在广州打工时,因一次车祸丧命街头。如果在家门口有工可打,有钱可赚,他们何至于远离亲人,漂泊他乡?又何至于发生事故?汪良忠陷入沉思,一夜无眠。

第二天一回到广州的公司总部,他马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:进军农业,投资茶油!茶油行业前期投资大,比较效益低,回报周期长。做什么不好,为何偏偏选择这个行业?质疑声、反对声不绝于耳。这些都在汪良忠的意料之中,他也给出了深思熟虑后的理由:油茶全身都是宝,经济效益好,既能绿化荒山,又能惠及农民腰包,可以吸纳社会就业,为税收做贡献;健康价值好,全民健康少不了!茶油,作为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,值得推广……

最终,公司高管被汪良忠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打动。2007年,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注册成立;2010年,公司在湖南流转10万亩荒山种植茶树,为当地农民增收数百万元。随着茶油事业的风生水起,汪良忠先生事业的重心,也从广东转移到了湖南。他立志要改变乡邻疾贫,基于此,经济学博士出身的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:农民产业工人——要让农民就地成为产业工人。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,其思维的新颖独到,既让人耳目一新,又令人叹为观止!

智者,往往能够审时度势,踩准历史的脉搏,与时代共舞。

在油茶基地建设初成规模的形势下,如今,汪良忠先生又将事业的触角伸向了中国传统文化,依托攸县天鹭湖油茶文化体验园,创新打造“永不落幕的诗词大会”。自2015年和2016年起,在他的倡议下,“湘天华杯”全球诗词大赛和“湘天华杯”全国青少年传统诗词大赛正式启幕,每两年举办一次,成为国内唯一一个由企业承办、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盛事。

问及缘由,汪董给出的答案简单而令人心生敬佩:我热爱传统文化,传承民族优秀文明成果,是责任也是义务。

 

路险山重忽回首 征帆又启鹭湖滨

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。早在公元前3世纪,《山海经》中就有记载:“员木,南方油食也”,这里所说的“员木”就是今天的油茶树。历来民间都是小坊作业,采取热榨方式,营养成分保留不完整,甚至增生一些有害物质,缺乏大范围、全有机的冷榨工艺。而汪博士在创业之初,就确定以“至真、至善、至美”为经营理念,以“振兴油茶产业,增益国人健康”为企业使命,不添加,不调和,只为中国人造一滴安全健康的油,绿一片山,富一方民,让他们走上小康之路。

天华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,分别在攸县、耒阳、桂阳、安仁等县市建立了油茶林基地,营造油茶丰产林10万余亩,其中,攸县基地莲塘坳片区5000亩良种油茶丰产林为湖南省油茶产业丰产林建设示范基地。湘天华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有机种植,不打农药,不施化肥,先后通过了中国、日本、美国、欧盟的有机认证,达到最初进入油茶林的目的:为国人健康用油提供有机原料。

建设油茶基地,公司选择的是长满茅草的荒山进行造林,以不损坏国家森林为原则,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手段,实现荒山创造效益,荒山对农民来说,没有一分钱的收入,而现在把它出租给天华公司种油茶,农民可以实现租金每亩每年一百多元的收入。

天华油茶林的抚育实行公司提供技术,当地农民分片承包抚育。公司先后与三千余农户签定合同,让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,每年支付农民抚育费高达500万元。造林、管抚与果子的采摘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:春天除草除病虫害;夏天浇灌与嫁接;秋天剪枝与补植;冬天采摘与造林。这些工作都会给农民们带来收入,也是当地很多农民返城回乡的一个重要原因,大幅度降低了村里只剩下老人与小孩的现象。

油茶的抱子怀胎,为植物界一大奇观。每年的油茶花开时节,也正是油茶果成熟的季节,花果同树,同时油茶花花蕊中还深藏着营养丰富的花蜜,有花的清香,还有蜜的浓郁。在攸县的油茶基地,天华公司整合了周边千年古观阳升观与油茶林资源,举办茶花节,游客在欣赏満山白如雪的茶花时,还能吸到浓郁的有机茶花蜜,参拜千年古观阳升观,品尝地道农家菜。举办茶花节,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油茶,认识了攸县,带动了当地餐饮、住宿的消费,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,为当地农民做了一件实事。

至今,公司已经成功举办四届茶花节,仅2016届茶花节持续周期就达到40天,吸引了近万人次旅客到基地赏花吸蜜,全国200余名诗人前往,遍山的茶花为诗人提供了素材,激发了灵感,创作出不少咏叹油茶花的诗篇。有作品云:朱果银花次第来,一坡才熟一坡开。天成气象原如此,恰似诗中有别栽。

天华公司建设的“天鹭湖”油茶体验园项目,位于湘天华会员有机农产品莲塘坳基地内,其主要功能为,向消费者提供有机农产品,油茶文化陈列,油茶知识教育,茶油体验、休闲、商务等,体验园的建设旨在改变当前油茶产业单调经营的现状。主要设立诗词文化区、生态农业区、休闲娱乐区三大板块。集油茶工艺展示中心、诗词文化广场、生态餐饮、DIY体验园、花田花海等休闲景点于一体,致力于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度假胜地。项目占地50亩,总投资2亿元,于2017年11月建成第一期投入使用。

“湘天华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,将油茶文化节与湘天华杯诗词大赛办成常规活动,把油茶文化与诗词国学进行有机结合,还将成立专项基金,支持茶花节与诗词大赛正常进行。”汪博士语气激昂地如是说。

为了把茶油更深地融入到油茶文化节中,公司创办了独具一格的露天篝火茶油烤全羊晚会,用茶油烤的羊肉更香更嫰,同时举行有关油茶油茶知识的现场有奖问答,普及茶油知识。
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,汪良忠博士在谈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时说:“天华公司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功,也上了一定规模,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,这还是非常弱小的,形成不了气候,我们的想法是要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进入油茶产业,共同挖掘油茶的营养价值、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,不要把中国特有的、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给弄没了。”

汪博士还进一步透露,公司正在谋划着另一宏伟计划:“成立省级油茶产业投资基金,政府出资10%,发起人出资30%,剩下的交由专业资本运营机构筹集管理。”庞大融资计划的背后,是汪良忠博士将湖南1000万亩油茶林收编打造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远大目标。

结束语:

当过教师,做过学者,纵横驰骋资本市场多年,又投身油茶实业,回报桑梓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,凭读书改变命运,以感恩反哺故土的汪良忠,他的人生经历,堪称读书改变命运的教材,更折射出时代变迁、家国兴衰沉浮以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。

短暂的采访即将结束,我仿佛看见老当益壮的汪董站在油茶基地高高的山坡上,远望一眼看不到头的起伏连绵不绝的油茶山林,俯看天鹭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盘旋的白鹭,踌躇满志,一首充满激越情怀的七言绝句《茶油咏》脱口吟出:

长生何必问神仙, 百草皆丹在眼前。

一滴茶油三味火, 蒸霞煮石出天然。 

  

联系方式:
电话:
400-8731-567
0731-84650768
17708470004(王主任)
13517412138(曾主任)
 
微信:z13574172138
QQ:372250598
 
苗圃基地: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芷陂村
 
公司总部:
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莲塘坳镇新华村天鹭湖油茶文化科技产业园
 
长沙分公司:
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华132号开源鑫城大酒店201室
 
官方公众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