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世界里没有春没有秋,只有夏和冬。以凡人之躯,感受凤凰的涅槃重生。
【一根通向天空的绳索】
大学,是汪良忠的一生里较为安稳的一段时光。但通往大学的路上,却阻碍重重。他的高考分数虽然足以让他上北大数学系、清华物理系、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系,但由于肝脾肿大三指半导致的体检不过关,他被这三所大学拒绝录取。在自幼请私教苦读也难以上大学的时代,这个仅凭自学就有水平上顶尖大学的奇才,似乎就要被埋没在茫茫人海中,可庆幸的是吉首大学发现了他的才能,给他铺开了一条深造的道路。
上大学,对现在很多人来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但在当时的汪良忠眼里,则是不可多得的希望。时至今日,在提起被破格录取时,他仍会以感慨而欣喜的口吻讲述当时的点点滴滴,话语不多,却能让人清晰地听出这事在他心中的意义与地位,就像是一团永恒燃烧的大火在他的生命中永远保持着活性,哪怕距今数十年,他也无法忘记。
即便汪良忠的小学只学到了二年级,初高中也只是自学,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进步与发展,最终以绝佳的天赋和异于常人的勤奋,证明了吉首大学的决定没错。如果他从小就能有个安稳的学习环境又会怎样?汪良忠不知道,也不会去想。因果这东西,从来不是可以被简单摸透的事物。在小时候,不是为了吃饱饭,而只是为了能有口让他活下去的粗粝,他不得不放弃了学校的课程,跟着大人干活。可他要学,必须得学,于是一边挣扎着生存,一边努力的学习,只能放弃娱乐休息的时间。没饭吃,那就不吃,饿着肚子继续;没有油灯,那就珍惜每一分钟,只要还有一口气。所幸的是,在他的童年时期,不是所有人都把他当成了劳动力,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。其中,有一位老师或许是看到了他的才能,或许是出于本身的怜悯和善心,慷慨地借钱给他买书。老师可能也不会知道,这些帮助会对一个寒门学子产生多大的影响。人们停下来休息、闲聊、抽烟时,他不言不语,默坐一侧。这样的场景,人影仿佛排成了老虎身上的条纹,被抽出的烟模糊了轮廓,而汪良忠则独立出来,像是停留在了无法触碰的异世界,他已分不清这是折磨还是放松,彼时的他并未意识到,这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。
这样的生活,从他小学辍学开始,一直持续到18岁,也就是临近高考的时候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的高考没有太多复杂的规定,尽管没上高中,他也能走入考场。只要自强自立,他便能和无数在校学习的人掰手腕,甚至超过绝大多数人。让他坚持下去的信念是什么呢?别人高考是为了前程,而他只是因为没有退路可言,若不前进,必堕深渊。录取通知书发下的时候,只有身体不好的奶奶和父亲在家,其他人都在干活,等到晚上大家回屋后,父亲坐在所有人的中间,眼中除了瘦骨嶙峋的家人,就是四面冰冷、简陋的灰石墙,一切都处于贫穷的控制。在石墙冷漠的凝视下,为了这位能给家庭带来骄傲、绽放奇迹的长子,父亲下定了主意:“上,必须上,就算没钱也要想办法上,这是绝无仅有的机会。”但决定归决定,就算家里鼎力支持,可完全没钱啊,于是怎么才能上学就成了大问题。仍需感谢的是,吉首大学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,在成功入学后,还获得了助学金。这样的经历,这样的待遇,使得汪良忠成为了方圆几十里的榜样,邻里教育孩子都是这么说的:你看人家,家里这么穷,仍靠自己自学考上了大学。
但甘苦自知呀。1978年10月入学报到时,汪良忠凑够了学费后,连买一双鞋的馀钱都没有了,只能打着赤脚踩在坚硬粗糙的地上,满是灰垢。吉首大学的老师既没有嫌弃他,也没有冷眼对待,而是立马找了双鞋给他穿上,还给他拿来了生活用品,从而能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。且对于体检不过关的汪良忠,吉首大学还给了两斤白糖,用于配合他的康复治疗。要知道,当时白糖可是特供物资,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。可这种金钱难以换取的珍贵物资,却毫不吝啬地拿给了他这个穷学生,对于长期处于物资稀缺的家庭的汪良忠来讲,不啻于天堂般的待遇。同时,也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学习环境会随时崩塌,不再像以前那样连饥一顿饱一顿都做不到。天时、地利与人和都有了,他开始集中全部精力去学习。毕达哥拉斯曾说:“数学支配着宇宙。”认为万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数学。进入大学殿堂后,汪良忠选择了数学系并迷恋于此。虽然没选择专攻数学运算的计算数学(当时已有计算数学系),但他早意识到了计算在数学中的地位。这对于一心想成为大数学家、准备考研考博的汪良忠来讲,反而一点也不认为计算是繁冗和枯燥的。当然了,他也为自己的选择做出了大量的实际行动,就如同终于走出沙漠的旅行者,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努力上。他在学习过程中,提出的问题远超班上其他同学。
稳定下来,不意味着舒适。汪良忠依旧省吃俭用,助学金也寄回去给他的父亲和奶奶治病。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,但他是最争气的那个,不仅家里只有他考上了大学,甚至整个村子都只有他上了大学。于是,他成了大家的期望,父母、兄弟姐妹都在盼着他毕业,从而改善家庭生活。1981年7月从吉大毕业后,他返回新化,先后在新化县第十六中学、新化县委党校做教师,以便就近照顾家中。同时,也为自己以后的考研、考博做一些积累和沉淀。站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去,就会发现他的崛起确非侥幸。
前途宛若星河般璀璨,在这条通向辉煌的征途上,汪良忠向着无穷进发,而塔纳托斯的脚步声也在身后悄然响起。1984年,正值研究生考试,父亲突然逝世。一家人没任何准备,毕竟谁也无法听见死亡的脚步声。万般无奈之下,他放弃考试,背着行李坐车回家,东拼西凑安葬了父亲。这对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,他置身于如同重回原点的家庭,瞬间明白了一件事——没有经济基础不行。痛定思痛,他毅然放弃数学家的梦想,改学经济学。1985年春节后,再次参加考试,报考了陕西财经学院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研究生(后来和西安交大合并)。结果噩耗再次降临,考完试的他还没到家,就接到奶奶逝世的通知。父亲的逝世掏光了家底,奶奶的葬礼仍是借钱来办,他被困在了金钱的枷锁中,举步维艰。钱钱钱,都言其俗,皆需其用。入夜之后,更多黑暗。这是我们经历社会的碰撞后才有的深刻感悟。但尽管遭遇了双重打击,家里也是负债累累,可昼夜是会交替的,他还是触碰到了黎明——那一年9月,他考上了研究生。
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助学金有所增加,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。这期间,他比在大学时更安稳,可这不代表他会变得平淡,正如许多不吭声的人其实是在积蓄力量一样,汪良忠1988年7月顺利读完研究生,并于8月进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书。1992年3月考博成功,转赴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就读。而上海财大,是汪良忠学习生涯中的又一个升华点,不仅是因为上海财经大学本身水平就是国内顶尖,还因为他遇到了实力极为强劲的产业经济学泰斗杨公朴教授。自身的实力,外加上杨公朴教授的栽培,以及92年的一段机遇,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正式确立的那段时期,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,这个巨大的历史车轮飞驰向了一个传奇般的时代,让汪良忠察觉到了其中的机遇,马上接下了一个学弟的委托。委托的内容是希望他分析一下股市。所学金融知识,并没有死板的停在他大脑里的某个位置,反被灵活地运用在了现实中,高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给他带来了极好的口碑。他开始写文章拿稿费,而且收入颇为可观。当时他的弟弟得了坐骨神经痛,他靠着这些稿费,挑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,用以支付医药费用。相对来说,这段时间虽然仍算不上极好,但至少比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日子要轻松,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也更充足。1995年6月,顺利毕业,置身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早期经济学博士,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人才。
至此,凤凰涅槃!
【破茧成蝶,拥抱新生】
接下来的职场生涯中,汪良忠并不缺大公司的赏识。先是去了国内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国泰证券有限公司。可是汪良忠很少能够遇喜不遇忧,一年后,家乡新化遭受洪灾,他一得到消息就返回救助家乡,懂得感恩的他从未放下“新化农村人”这个身份标签。同年,又跳槽至正在飞速发展的广发证券。97年春节回家,还清背负的所有债务。从出生到这一年,整整40个年头呀,父祖两代欠下的、自己兄弟欠下的,利滚利卷起的巨大雪球,以及来自奶奶、父亲和兄弟们的期望,曾一度压得他直不起腰来,但最终顽强地撑了过来。这次春节,他提着年货推开了门,坐在家人中间,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温暖而安心的生活环境。可是,父亲和奶奶的逝世,仍让家中冷清不少。他学成归来,带回了钱财,带回了食物,也带来了好日子,带来昂首挺胸的尊严。然而,父亲和奶奶却永远也无法享受到了。天气有春夏秋冬,他的曾经,却是盛夏与寒冬的冷热交替。
之前,他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,这时也该考虑自己的生活了。2000年,经人介绍和张东宇结婚,他和妻子并没有长时间的相处,但双方在婚姻中始终相敬相爱。很多人觉得,他俩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结婚,却又能为彼此坚守责任。现在的汪良忠事业有成并家庭美满,又在2003年有了女儿。可是,又有谁能想到他曾饱受贫穷之苦?
这段时间在广发证券的工作,也将以前积累的学识爆发式的运用起来。不到一年,优秀的个人能力通过业绩展示出来。在98年的经济危机中,发表的一些论文得到了上级的赏识。尽管在贫困家庭长大,但他深知做人的道理,时刻用道德合理约束自己。工作努力、业绩好、人品好,上级认为他可以独当一面,于是升为了部门总经理。
很快,他向国家和广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2007年3月,他虽然离开广发证券创立了自己的事业,即在广州成立了广东将苑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,紧接着又创建了自己的分公司——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但在2008年时,恰值中国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,国内受到了极大的震荡,他返回广发证券参与了救市。毕竟,广发是自己的老东家,而他的身份依然是经济学博士。在这次危机中,他几乎每天都盯着自家的那台电脑,注视着或升或降红绿交杂的股票,观察着股市的一举一动。这时,身为女儿的汪雯锦偶尔也会去瞧瞧他。记得有次,她不明白父亲的所作所为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就去咨询了一位父辈好友。这位叔叔说:“这是一场关乎全中国的行动。”
当危机结束后,过度的操劳,使他患上了急症。这不是和一般的疾病抗争,在之前做的检查中,查出是类似直肠癌的大症。这一次,他不得不放下自己手头的所有工作,拜在武当山龙门派下,成为第23代弟子,法号信忠,自号“玄微散人”。无论何种天气,他每天都坚持练习太极拳,把心态放得平和。上帝总是眷顾善于争取的人的,他再次获得胜利——身体日渐康复,于是下山重新杀入资本市场,不断壮大企业。
2009年,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特殊年份,刚刚经济好转的他,以李泽南和刘勋备两位恩师的名字,在吉首大学设立了“南勋感恩奖学金”,用以回报、感谢母校。至2019年吉首大学60周年校庆时,又捐赠1000万成立“南勋感恩奖学金”基金,既造福学生,也造福教师。每至颁奖的时候,哪怕工作再忙,他都会赶回母校,亲自给师生颁发奖金,以资鼓励。一直以来,汪良忠承担了太多的责任,也辛苦了太久,自然也能懂得他人的坎坷遭遇,这也是稍微有钱后,就马上选择感恩社会,履行对母校的责任,同时以身作则教导学生懂得感恩的原因。精神的火炬熊熊燃烧,代代相传,永不熄灭。
【异样在巢穴中孵化】
2010年,汪良忠又喜得麟子,生活日趋圆满。很多年来,过度的学习和工作,让他疏于照顾家庭,管教女儿、照顾幼子的重责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。妻子张东宇脾气不好,平时的管束很严格,导致女儿经常在小学的作文里说自己的家庭是严母慈父。遗传父母基因的女儿也天资过人,能文能武,轻松地度过了小学时光,考上重点初中。这貌似已经称得上完美家庭的典范了,未来仿佛只好不坏。可是新的危机出现了,历来性格外向的女儿,竟然无法和同学融洽相处,开始疑神疑鬼,甚至自残,并出现错误的“学习无用观”,导致成绩一落千丈,最后还想方设法逃离学校,把精神寄托在网络上,用各种借口逃避父亲给她请的顶尖教师的课程。在女儿初二那年,一度发展到无法上课,见到谁都会感到恐惧的地步。为了解决问题,妻子带着女儿四处看病,茶饭不思,体重飞速下降了二十斤。他把这一切看在眼里,不断歉疚自己的失职,开始把重心放到对妻女的陪伴上,他不停的开导女儿,让她懂得母亲的不易,并以张东宇的暴瘦为例,使女儿幡然醒悟,最终回归校园。不过,女儿的心思一时间仍没能用在学习上,还没从以前日日逃避的情绪中缓过来。这时的汪良忠又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上,外加女儿也不坦诚,谎称自己过得很好,因此未能及时了解女儿在学校的真实情况。及至女儿在校公开自残,随之再度逃学。汪良忠才又抛下工作,把重心偏到了女儿及她的学业上。
俗话说:“陪伴,是最长情的告白。”父女之间也是。随着沟通的深入,汪良忠终于知道了女儿性情突变的原因。原来,是班内同学的辱骂,才导致日趋敏感,他在与同学、家长、老师三方会谈后,所有问题迎刃而解。随后,又面临着一个月后的中考,由于长时间的逃课和开小差,女儿要想大幅度的提升成绩,既要花费大量的金钱,也要承受巨大的精力消耗,最后甚至还无法考上高中,可能只是单方面的提升成绩而已。如果换作别人,这时早就放弃了,哪会去做这种前途未卜的挣扎呢?但汪良忠赌了一把,就像他创业时那样,他利用女儿的优势,还有自己的胆识,另辟了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,即从学校和课外双重下手,改成了全日制的校外一对一读书,放手一搏。幸运的是,结局是好的,女儿的天赋被彻底激发,加上他的不离不弃,增强了她的士气,父女两人力挽狂澜。成绩公布出来,女儿创造了一个小奇迹,考上了水平较高的高中。他又把她带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好友那里,聆取步入高中后的学习经验及注意事项。
汪良忠到现在都还记得,并且比自己当初获得奖学金还要高兴。这是高一时,女儿和出版社出书,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。妻子到校送饭时,女儿给妈妈打了一部分赚得的稿费,回家后又给汪良忠分享了一部分。不过,好景不长,创作上的闪耀光芒无法遮掩学习成绩上的黯淡。高三开学考,女儿的六科总分没过专科线。在看到分数时,对女儿向来温和的他,也发了脾气。他后悔中考结束后,没有再持之以恒的督促女儿,继续发挥那种力挽狂澜的狠劲。可现在该怎么办呢?女儿面对他的批评一点都不着急,仍然不停地狡辩,甚至无所谓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。小学时的成绩斐然,中考时的共度难关,高中时的不思上进,让汪良忠一筹莫展。他视学习如命,可女儿只知玩乐。开学考的成绩他没敢告诉妻子张东宇,担心整个家里被闹得天翻地覆。
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汪良忠,太了解知识的重要性了。而女儿的现状,实在危险,所以他开始加强对女儿的督促,如邀请名师补课。女儿集中精力的时候,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年级迅速上升几十个名次。但还没来得及高兴,女儿又显得兴致缺缺,宁可浪费时间窝在房间玩手机。当没收她的手机时,女儿进行了激烈的反抗,以拒绝吃饭、一天到晚睡觉、躲起来不上课等方式,故意激怒汪良忠。甚至有一回,在校整整消失一上午,当询问她的去向时,女儿以非常挑衅的神情回答:“我一直在那,没被发现而已。”如此持续了很多天,女儿依然故我,并从同学处借了手机偷偷玩。那时,距离高考只剩两个月了,高中和初中是不同的,汪良忠这回也担心女儿没法考上大学了。
但怎么能放弃呢?面对女儿的高考,他开始冷静下来,像当初分析股市、抓住机遇一样不断思虑,觉得自己应该转变策略才行。继续请私教是一个方面,督促女儿每天都上很多节课,外加大量的练习。其次发现新高考有赋分制,因此扰重点放在语、数、外、物上。汪良忠不担心女儿的语文,她的语感和题感是天生的强悍。可化学、政治也不能放弃,他请了一个政治名师加以辅导。但女儿如果不能端正学习态度,即使解决了眼前的难题,考上了大学后也迟早会重蹈覆辙。他准备放下父亲的身份,和女儿心平气和地谈一谈。通过几次接触,他发现了女儿最主要的问题,就是对于自身天赋的骄傲。可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这样的例子,历来也是数不胜数啊,他必须要让女儿明白,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,而不是天赋,越强就越应该奋发向上,并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。在饭桌上,汪良忠对女儿说:“你是文理双强的类型,真正文理双强的人很少,很多人只是打个幌子,实际上只是用努力来堆砌天赋不足。但你不一样,你是真的文理双强。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,你有这么好的大脑,应当成为国之栋梁,不能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赋。”一次教导不成,就在日常生活中循循善诱。这种共同陪伴、一起学习的方式,真正击破了女儿青春期的逆反心理,奇迹最终发生。
浪子回头,成绩飞涨。无数人苦读三年都考不上本科,她却仅凭两个月的赶超,成为一匹耀眼的黑马。高考揭榜时,汪良忠也放心了。他把创业、学习的思维用在了陪伴女儿上,却效果甚佳。或许,父女间的某种精神力量,仍是可以互相感染、传递的。
【再次发力,茶油产业大放异彩】
在处理女儿的问题的同时,汪良忠也没敢影响自己的工作。他是一名慈父,也是一个拚命三郎式的工作狂。自2007年创办广东将苑以来,相继成立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湖南司空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、广东天华油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、广东天华有机日用品有限公司、湖南引仙酒业有限公司等子公司。在创业的过程中,除了要看发展时机和产业前途外,还会时刻考虑到自己的出身。每个人应当在不被过去束缚的条件下铭记过去,或许,有的人只是为了不重蹈覆辙,而他是想让更多人走出困境。他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走出来,深知底层民众的艰难,往往像被锁在密闭的黑铁房间,看不到外面世界的明亮和精彩,只能感受到沉闷的雷电和风雨。面对着这样的阶层,他觉得应该走一条与之相关的创业道路,于是,他选择了农业。创业为民,不忘本心。
要想保障农民的收入,自然离不开土地,那又如何从土地上牟利呢?难不成随着潮流一起种菜、栽果、莳庄稼?汪良忠并不冒险,而是以谨慎的姿态不断探索。早在广发证券的时候,就趁暇调查了湖南的众多县市,求稳、求实是他一贯的风格。他意识到,必须找到一条少有人选的道路,且在这条道路上通过硬实力建立稳固的地位,从而做到长远不倒。因此,随着调研的深入,他给自己的择业确定了几项核心内容:和植树造林有关,少有人选,又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。而能够满足这些的,马上让汪良忠锁定了目标——种植油茶树。当然,也有人劝他放弃该想法,毕竟投入资金大、收效时间长,竞争虽少,可也代表着未知的风险,谁知道门的另一端是蛇还是财宝?但他决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止步不前确实是最舒适最安全,但只有进取才能助人助己。没有人在茶油上搞出名堂,那他去搞;未知的风险太多,那他去破;没有人摸出茶油行业发展的门道,那他就亲自寻找。他初、高中靠的是自学,相信创业也能一力开拓。
汪良忠和同伴们吹起了战号,丢掉书,他也是农民,亲自下地开垦。一起研究油茶树生存的环境,不断改善栽培的土壤,并和大量农民签下了荒地流转合同,建造苗穗圃和种植基地。哪怕未来无法预料,他仍一掷千金。村民们用渴盼的目光期待着汪良忠,一如当年奶奶、父亲和兄弟姐妹们的期盼一样。这些土地荒芜贫瘠,每年挣不了几个钱,他们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汪良忠身上,就像是两条命运之线,他们想要牵住代表希望的那一条。而汪良忠呢,也自觉地承担起这份责任,这责任里,既有来自妻儿、同事的,也有这些眼巴巴的农民的。唉,毕竟“男儿所在即为家”啊。
其间,历经了失败与挫折。最典型的是苗子存活率低,代表希望的命运之线忽然从手中滑落。他付出的时间和金钱,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,村民的期盼落了空,同伴们也嗒然若丧,三个股东相继撤资。那段时间里,汪良忠和妻子也有过争执,但争吵归争吵,两人面对惨烈的现实并没有逃避,而是继续坚守。成活率低只是苗种和栽培出了问题,并不代表着茶油在市场上没有出路,骊珠未探,岂能放弃?虽然棋局的参与者离开了几个,但执棋者更显强大。既然不是土地的问题,那就去找种子,重新制定抚育方式。这一次的研究更为全面,对可能存在的隐患每一个都不放过。好在人心仍未溃散,汪良忠再次得到了同事和村民的支持。许多时候,他陪同员工、同事凌晨三点起床,披星戴月,长时间劳累下来,双眼总挂着黑圈。这比少年时的农作艰苦许多,不过他们这个团队仍然坚持了下来,他们成功了。茶油树终于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,看到一片片优质的种植林地后,汪良忠经常对他的女儿说:“你要到山茶花开的季节里去看看,那景色,太美了。”这次不仅成功,而且是非凡的一次成功,因为汪良忠和他的同伴们,打破了中国茶油林的存活率记录。一个新出现的茶油公司,就在质量上赶超了无数老公司。走上了不同寻常的路,质量却又是最高,这意味着,他的茶油公司已经在市场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了。重生,又一次的重生,凤凰是不死的!
当树叶在风的手掌下如海浪般摇摆时,别人看到了风景,农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,汪良忠看到了创业的康庄大道。丰富的经验和非凡的胆识,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,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。一直以来,他都把自己定位为企业家,而不是资本家,牢记自己吃过的贫困之苦。在发展的过程中,不断的让利于民,也希望老百姓能够用到更好的食用油。一个产品想要获得发展,就离不开创新,更离不开良好的生产方式,汪良忠在这些方面讲究齐头并进,不过,最在意的还是怎样让茶油对老百姓更好,让老百姓吃得更健康更安全。当企业框架日趋完善,他又开始走上了不断精细化的征程。寒窗苦读的精神力量已经融入了生命,他努力学习茶油专业知识,在生产上采用科学的冷榨工艺,这在湘天华茶油的宣传语上经常被提到。尽管压榨成本大、难度高,可只因该工艺营养更丰富、烹炒更健康、味道更美好,正直的为人使其在巨大的成本面前,仍选择严格要求产品质量。记得有一天,在家里谈论茶油的时候,小儿子忽然对他说:“爸爸,你可以稍微降低一下茶油的质量,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。”一向温和的汪良忠严厉地回答说:“绝对不行,这种事是不会允许的,哪能为了钱,却连良心都不要了。”
喜闻乐见的是,他的善得到了极好的回馈,公司的产品因坚守质量标准,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,才刚推入市场,就得到了中、美、日、欧盟的有机认证,还拿到了非常多的奖项,如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、连续三个I0E世界油博会优质产品金奖;被请上了电视栏目《影响力对话》;湘天华茶油基地也成为了湖南省首批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,并于2020年和钓鱼台食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;同时成为2014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指定用油等等,各项荣誉宛若花洒喷出的水,一时间纷涌而来。在企业获得了物质成功时,又开始弘扬传统文化,2015年11月,他倡办了“中国诗书画名家攸州—武当行”活动,成立了将苑文化工作理事会、组建了湘天华诗社。截至目前为至,已出版《湘天华诗词》五辑、《大岳凌霄——当代诗人咏武当》一本,先后筹办了首届“湘天华杯”全球诗词大赛(2016年)、首届“湘天华杯”全国青少年传统诗词大赛(2017年)、第一届中国教师诗词对联大赛(2017年)、第二届“湘天华杯”全球诗词大赛(2018年)、首届“湘天华杯”全球华语诗歌大赛(2018年)、第二届“英才梦•湘天华杯”全国青少年诗书画大赛(2019年)、第三届“湘天华杯”全球诗词大赛(2020年)、第三届“中国梦•湘天华杯”全国青少年传统诗词大赛等,并于举办丁酉重阳登高、戊戌上巳修禊、庚子七夕汉服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。汪良忠十分喜欢传统诗词,举办的所有赛事、活动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。文化是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,当龙的传人手握古老东方力量时,且听,这就是龙吟。
汪良忠铸造了寒门出贵子的奇迹,也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,拥有了和睦的家庭,但其过程的艰辛亦是需要强悍的意志力才能撑住,而这份意志力的重要性也能从他的身上体现。哪怕身处逆境,也绝不低头屈服。他,就像一只浴火腾飞的凤凰。